体育赋予景观以青春活力,景观反哺体育以多姿色彩。人与景、动与静交融碰撞出来的火花,给人带来清新、自然和时尚的质感,令人过目不忘。
近来,“景观体育”成了一个时髦话题。在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上,背依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坐落在老首钢工业遗址上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将举办冬奥会单板和自由式两项滑雪大跳台比赛。当世界各国滑雪高手从高达64米的大跳台飞速滑下,在昔日炼钢炉、大烟囱的相融中,完成各种空中高难度技巧时,那场面一定是震撼人心的。无独有偶,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创意方案中,开幕式也在开放式的城市景观区域进行,届时各代表团将乘坐近200艘船只,沿塞纳河航行,途经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巴黎大皇宫等地标性建筑,抵达与埃菲尔铁塔一河之隔的特罗卡德罗花园举行仪式和表演,而奥运会多项比赛,也将在上述景点举办。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正规的体育场、馆、池中举行。在当今选择日益多元的社会环境中,这种中规中矩、紧张严肃有余、轻松活泼不足的竞赛和活动,吸引力有所下降。而当体育融入景观后,6t体育入口情形也许不同。体育赋予景观以青春活力,景观反哺体育以多姿色彩。人与景、动与静交融碰撞出来的火花,给人带来清新、自然和时尚的质感,令人过目不忘。笔者对30年前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迄今唯一刻在脑海中的便是蒙锥克山上的露天跳水池中,运动员背依城市恢宏壮丽的建筑场景中那矫健的惊鸿一跳。
体育融入的景观是多维和多元的。它可以是人文的,如名胜古迹、建筑商厦;也可以是自然的,如江河湖海、绿地山丘。体育融入其中,也就融入了生活,贴近了大众。也许,你在自家阳台上,就可以看到门前水道中进行的水上竞技;又或许,你在逛商场之际,不经意间观赏到一场高水平的世界级赛事。
不过,体育融入景观,其涵意不止于此。这些景观,大多有典故,有文脉,甚至有红色基因。透过体育这扇窗口,人们可以倾听到城市变迁的故事,触摸时代进行的脉络,让体育也变得可阅读、可传承。2001年盛夏,我们曾在昔日黑臭、经过治理后喜见变化的苏州河上首次举办“爱我中华”上海赛艇公开赛。据说,赛后一幅苏州河上艇手奋力击楫,赛艇劈波行进的照片,便悬挂在当时上海市主要领导的办公室墙上。个中深意,不言而喻。
把体育融入景观,6t体育入口国外已多有尝试。然而,真正将之提炼成“景观体育”的概念并付之全面实践的,是上海的体育人。早在2001年,上海率先在国内外提出“景观体育”,并在当年首次引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进行探索。我们以东方明珠为背景,举行了极富仪式感的发车仪式。随即,50余辆赛车编队呼啸着驶向松江,在湖光山色中进行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比拼。那条贯穿月湖、佘山、天马山的拉力赛道,迄今被车手们誉为“中国最美赛道”。次年,我们在南京西路梅龙镇广场中厅,连夜搭建出一条世界级的击剑赛道。参加世界杯大奖赛的各路剑客在此仗剑出鞘,铿锵缠斗;而环绕中厅的层层楼面环廊,则成了天然看台。新颖的办赛形式让国际剑联主席连声赞誉。2003年盛夏,我们从海门运来千吨黄沙,在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及周边搭建起三片标准的沙滩排球全国锦标赛赛场,身着沙滩裤或比基尼的帅男靓女,在霓虹灯下上演了大都市别开生面的夏夜风情。在2003、2004年的国庆假日期间,我们连续两年在当时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举行了低空极限跳伞表演。2004年F1中国大奖赛元年,我们又让水上F1捷足先登,在黄浦江外滩段水域,举办了F1摩托艇世锦赛。同年11月,我们更是在浦东滨江大道南段,以浦西万国建筑群为背景,搭建起一座通体透明的玻璃壁球馆,举办世界女子壁球精英赛。亮丽的夜景中,水晶宫般的球馆内,运动员们如彩蝶飞舞,似小鹿奔腾,使人犹如置身童话世界。多年来,上海践行“景观体育”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年前苏州河上举行的规模更大的上海赛艇公开赛,以及首次在杨浦滨江步道上铺上真雪举办的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赛便是例证。
当然,“景观体育”作为传统办赛的一种补充、拓展和推广,没有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场馆池办赛形式,但是,体育融入景观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毕竟打开了一种新的思路,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城市的发展,上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会客厅”“网红打卡地”,都为“景观体育”提供了更多优质的选择地。也许有一天,遍布上海的诸多“红色景点”会成为城市定向越野赛的各个打卡点;也许有一次,有着浓郁的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展览中心大厅会举办一场同样源自欧洲的世界体育舞蹈大赛。(吴新民)